2018

11

02

“得境取象”——首届东亿中国油画作品展学术奖作品赏鉴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0次

分享到:

“得境取象”——首届东亿中国油画作品展共展出了153幅作品,其中包括6名“学术奖”及10名“优秀奖”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是从2000余幅作品中筛选而来,展现了艺术家不同层面的艺术思考及多样的艺术风格。

为了帮大家更好地欣赏展品,笔者采访了部分参展艺术家。以下是“学术奖”获奖作品的创作历程或背后故事,希望能带给大家别样的触动和美感。(排名不分先后)

《10:05 AM》 覃超  180×200cm  2018年

作品《10:05AM》以被遗弃的室内居所为建构对象,画面勾起人们对旧时光的回忆,透过参差斑驳的景观,窥见时代及文化蜕变的痕迹。艺术家覃超通过人物和环境的造型语言冲突来表达对流逝的时光与当下个人处境的反思和质疑。画面中,覃超将具象和抽象性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使画面情绪和气质摆脱物理性的束缚,藏于整个画面场域之中。

《城之光NO.17》 郝元峰  180×130cm  2016年

在艺术家郝元峰看来,塔吊、脚手架、建筑工人……就像城市永恒的地标一般,代表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慢。而他们艰辛的工作,也常常让其反观自身的存在状况。

“这幅作品其实一开始是想着画满脚手架的,为此画布底子还加了木板。等铺完天空底色,画完剪影似的工人时,几个同学看了都觉的效果很好,完全没必要再画架子了。一直左右不定,直到后来导师来工作室看画时说,‘再画一笔都是多余’,一锤定音,于是便成了现在的样子。灰色清冷的晨光里,几个空中剪影融在其中,犹如空中的舞者……”郝元峰在接受采访时说。

《丛林公路NO.20》 王磊  140×100cm  2018年

这幅作品是《丛林公路》系列作品的第20幅创作,艺术家王磊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其对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一条条公路将丛林区格开来,汽车在丛林中飞驰,就在这种完整和割裂,静止和运动之间,王磊将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付诸画面,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主观感受、抽象与具象结合的冲突场景。

《山中NO.1》 孙卫祥  100×140cm  2018年

《山中NO.1》是《青春组曲》系列中的一张。作品以“山”为中心,用典型的构图、松动自然的笔触,温润和谐的色调,使画面呈现一种形式感和力量感。这里的“山”不是自然的山,而是“物”化的山,它脱离了“山”的“空气清新”“植被茂密”等自然属性,赋予了当下物质承载的意义。通过堆叠的快递、废弃的纸箱、胶带包装等,来表达当下青年对物质追求的现状,以及艺术家孙卫祥对当下青年生活状态的思考。

《玩嗨了》 康海龙  180×180cm  2014年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学生课间跳长绳,同学们玩儿的很嗨!但开始的创作草图存在很多不足,于是开始大量搜集跳绳素材,亲身体会跳绳的感受,甚至请体育老师专业指导学生做跳绳动作。有了大量跳绳素材和体会后重新构图,于2013年底完成油画《玩嗨了》创作小稿。得到导师北京画院马琳先生的认可后开始正式创作油画《玩嗨了》,当时的工作室很简陋,但很温馨,每天都画到深夜。创作期间又遇到了很多问题,后来都逐一改进解决。最终于2014年5月完成油画创作《玩嗨了》,历时半年有余!”艺术家康海龙回忆作品创作历程时如是说道。

《弈或在对岸》 谭永石  198×180cm  2018年

艺术家谭永石在谈及《弈或在对岸》的表现手法和创作心路历程时说:“这幅作品采用了科幻电影及舞台戏的艺术效果,这是在用魔幻的手法反映当今的现实生活,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这样的真实更鲜明、更动人。我知道记忆是对过去的真实进行检视和扬弃。我画中常出现一些聚集在鸟巢里神态各异的人类造型,也许正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真实反映,因为小时候我常和伙伴们爬上很高的大树上,搭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堂,如今的创作所出现的飞鸟异兽正好就是这种记忆里浮现出来的真实写照,并且给它们再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

address北京市朝阳区高井文化园路8号

CALL010--85765666

MAILbjzsd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