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7

18

吴文莉:心莲清逸,妙悟菩提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0次

分享到:

 莲,又称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更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宠儿。在他们的笔下,莲是江南水乡“鱼戏莲叶间”的婉约秀美,是六月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壮美,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雅高洁,是“亭亭的舞女的裙”,是“一粒粒的明珠”,是“碧天里的星星”,是“刚出浴的美人”……

在东亿美术馆近日举行的“宇宙浩瀚 本心无限”水墨画展览中,几幅有关莲的画作若佛手,似华冠,似素钗,清绝脱俗,宛若仙苑奇葩。问其作者,言曰:“吾之莲,非尘世之莲。吾笔下之莲乃心中之莲,禅法之莲,西方净土之莲。”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去感受其心莲清逸,妙悟菩提。

《吴文莉画传》

——李曼瑞

吴文莉,号逸莲居士,斋号逸品莲堂。祖籍河北,然生长于古都长安,为当代作家、画家,其文其画厚重端正。吴文莉自幼嗜好读书,生性高洁,恰如其笔下之莲。

吴文莉善写作,三十二岁出版长篇小说《叶落长安》一举成名,八年后出版《叶落大地》。其文字多写家国民族之变迁,追百年历史之旧事,自言“只求于苦难中写温暖,于战乱中写生存,于历史中写当下”。

吴文莉亦善画,尤工于莲花、佛菩萨造像。其画面目有二,一者,工笔重彩,花鸟取五代二黄之富丽,佛像追敦煌壁画之形象古法。二者,工笔水墨淡彩,此一类构图之大气浑然承于五代隋唐,细笔之工致同设色之典雅学于北宋院体,水墨淋漓则取于大写意。

大写意之风,可谓国画中集气、韵、笔、墨于一体之精髓,吴文莉得古者之妙处,结合细笔工致与水墨写意于一家,自成其独特面目。

通观吴文莉文与画,皆远承古法传统,然不止于传统,以传统之笔墨变传统之格局。

须知古以画品论画之高低,分设逸神妙能四等,其中,唐以来以神妙能代上中下之风已立,然逸品,历代变数最多。唐初,人多以“不拘常法”、“应手随意”评逸品,列于神妙能之下,至于宋朝,重奉逸品于三品之上,黄休复立其意以“笔简形具,得之自然”。

吴文莉取斋号“逸品莲堂”,盖其意有三,一者,表其追索“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最上等逸品画格之高志;二者,宋以前,多谓洒脱墨戏为逸,苏子、米芾以来,士夫文人者多言“逸形、逸笔”。复观吴文莉画中水墨淋漓,逸恰表其画之脱于常法然不失古法;三者,逸者释人,乃超群之才并隐世之志。吴文莉性逸而超脱,故用此字。

吴文莉少时便文章出众,广读诗书且过目不忘。自七岁始,临习书法,初写欧体,后复临柳公权、王羲之、米芾并他体。常有人求字曰:“观汝题款,非平常笔力,可收藏墨宝否?”吴文莉曰:“吾有三乐:习字,作画,写文。后二者已成职业,愿相伴几十年之习字,永属吾乐,不作他想,故不卖字。”

吴少年时得闲必去书院门“海霞天地”书屋读书买书,家中亦颇有藏书。其女感叹:“吾于中央美院读美术史,吾师常于课堂荐书,同学皆谓首闻,启页更觉难懂,然报名于吾母处,十之有八九答曰:家中有此书,吾少年时尝读。愧然自想,吾母所读之书敢有数乎?”

吴文莉习画初自临古画,尤以宋画居多,二十余年读书修养,潜心于往昔所学之整修,创作与广思并行。虽自少年起,山水、花鸟、人物、佛释人物诸科皆造,然渐明智于禅理,故专笔于莲花与佛菩萨造像。由摹古至得师法,再至融通,吴画之自我面目渐显。

时至今日,吴文莉已渐成个人风格,故此文欲于学术对其作一定论。

该当何论?吴绘莲花二十余年,面目渐变,莲愈清雅,笔墨更逸,随墨形而构势,盖出于此,无相同之作,张张独有。其画张弛如舞,大气磅礴处笔墨淋漓飘逸,然不恣肆,如得墨魂,安放恰如。精细微妙处亦工致考究,不变者乃晋唐大气之构图,雍容之形象,两宋设色之典雅,元明文人画之气度。观其莲,不同他人常配蜻蜓翠鸟在旁,吴自言:“吾之莲,非尘世之莲。吾笔下之莲乃心中之莲,禅法之莲,西方净土之莲。”复观其画,诸形抽象,莲若佛手,添蕊似华冠,莲蓬似素钗,而墨叶或浓或淡如水中轻纱,清净异常,别于浊世之莲。

古有行家戾家之争,延绵历代,乃职业画家、宫廷画家与士夫画家、文人画家之对立。何谓行家?启功先生著文以立,“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之为‘内行’,或说‘行家’”以此观之,吴文莉以古为师,数十载思忖前人之画论,手摹前人之画作,写意工笔皆技艺精湛,称之行家无愧。虽现世时弊以院校体系为正统,殊不知,古之职业画家,无一不以临古为本,故知今院校以素描为根,以写生、对画为本,以抽象、变形之西论为革新,与传统国画之正统乃中西之歧途。而吴文莉之摹古写真,以传统画论引国画之明路,继承中国国画学习之正统。

再论戾家,宋已有士夫画家,元明以后有文人画家,董其昌之南北宗论更推崇至巅峰。然何为文人画家之精魂也?陈衡恪先生称有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由古观之,外有诗书画齐全之共性,内抒洒脱豁然之心志,寄新意于法度,由画物之常形转画万物本源之常理。吴文莉发“心中莲”之言,作逸格之画并其文学之造诣,属文人画家无异。夫今人以为写作绘画互扰两事之专业性,问于吴前,自答曰:“吾文乃吾画之魂也。禅经闻思所得之智,乃吾文共吾画之精神也。”须知古之文人,写与画互渡精华,如此方具文人之根本。

夫复何论于佛菩萨像?佛道人物画自古别于人物画科,其面相、身形、饰物皆有经文记载,法度森严,不似人物画可随意变化。困境于此,发展至今遂生两派:一者,固守传统,取壁画之线描,只填色而成画,终生啃古人之成就;二者,所谓创新,不读经典,不敬神佛,以变形、抽象之西论扰宗教画之法度,愧佛陀之庄严。吴文莉志不泯于此,昔尽数刀纸以临敦煌石窟、永乐宫壁画之线描,又精进研读佛教经典,愿承历代以来佛菩萨像不变之法度,创时代之特色。

实则吴文莉才至不惑之年,读书自修之路远矣,文风并画风亦变数多矣。惟愿其莲共佛菩萨法相,可载于画史,百千年过后,后人不仅品其笔墨之逸趣,赏其画显自心之清静,佛净土之庄严,更能以其画为今世时代风格之代表。若此,吴文莉自少年始,将时光付于书画,心心念念于此,无憾矣。


address北京市朝阳区高井文化园路8号

CALL010--85765666

MAILbjzsd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