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7
27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0次
近日,在“东亿文化艺术节”高孝午大型个展“再生·缘起”艺术沙龙上,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著名诗人、词作家、画家范学宜,资深媒体人裴刚,白盒子美术馆馆长、收藏家孙永增同著名艺术家高孝午共同就“日常——高孝午的艺术缘起”为话题展开学术研讨。
本次在东亿园区展出的作品,主要是高孝午先生近年最新创作的“再生”系列。在该系列作品中,艺术家着眼“日常”,以平等心邀约大众,“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善巧于心、方便于人,力图发挥艺术作用于社会的最大有效性。
下面,是小编从当天的沙龙中截取的到场嘉宾关于此次展览的评价,透过这些诗意的文字,我们能够窥见艺术家高孝午寻找初心、当下即是、凡人艺术、回归自然的艺术理念。
高孝午老师前期的作品,总是尽可能地把自己心中的挣扎苦闷用非常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次展览中,却包含着许多美丽的、原野的、乡村的记忆,如此丰富的内涵,以至于让我看到鹿角就想起森林的枝杈,看到蜻蜓就想起一波江水。越是自然的,越是古典的。人类只有处理好和自然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和人以及世界的关系。希望高孝午的再生艺术展能够把大家带回初心、带回生命出发的地方。
——著名诗人、词作家、画家范学宜
高孝午老师在他前期的几个系列里,通过柔软幽默的外表,表现出对社会深沉的批判和反思。而此次色彩斑斓的“再生·缘起”艺术展,无论是从艺术语言还是从艺术工艺上,对他本人都是一种挑战。高孝午在自己的领域一直在探索,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
——白盒子美术馆馆长、收藏家孙永增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我,艺术家尤为明显。高孝午前期的系列,将自己的思考、困惑、焦虑、伤害转变为艺术的表达。而这次以“再生·缘起”为主题,也表明高孝午本人正在努力抵达更广阔更深刻的自我。“再生”就意味着和过去生命决裂,重新复活,抛弃社会的自我,回归更加深刻、更加接近自然的真实的自我。
这次再生系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就是回归。回归原始的自我,和自然生态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再生系列。艺术家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突破中回归自我的一生。然而,只有杰出的艺术家,才能在无数次远行和穿越后,回归自我。高孝午此次的再生艺术展,就在给外界传递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信息。
在艺术语言方面,本次展览非常具有新意。高孝午创造性地将动植物关联起来,打破日常经验,还原自然经验,天衣无缝地给我们构建新的经验,给我们带来艺术的惊喜和惊奇。
艺术有几个功能,第一个是“化腐朽为神奇”,表现为把一个废弃腐烂的东西或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变成一个令人惊讶惊奇的东西,一个叹为观止的东西,从而引发触动,给我们带来想象力。第二个是“节外生枝”,就是在正常的事物里长出新的枝叶,伸展释放我们的想象力。这和高孝午此次展览尤为贴切。
高孝午通过再生系列作品,试图复活我们遮蔽断裂了的某些传统,至少复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去伪存真,回归自然,以一颗儿童般的心态,一下就能触碰到高孝午展品的亮点。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
在这次展览之前,我思考的出发点多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多的是以人为本。后来,渐渐感悟到,世界万事万物都相互关联,不能只是站在社会人的角度看待万物。人们不懂日常中潜伏的规律,才导致一系列的健康危机、幸福危机。
我一直在向自己提问。艺术应该怎么做?艺术该在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为一个艺术家,怎样去表达一个作品,他才有价值?怎样创造一种艺术语言,才能对社会进行提醒。我希望用最平和的心,重视平常的东西。我认为只有立足于普通,才能作用于社会。艺术家要不断突破自己,才能在艺术层级不断提升进步。
——著名艺术家高孝午
沙龙最后,应嘉宾邀请,著名诗人范学宜以再生为主题,即兴赋诗一首,全部摘录,共赏共享。
当风水再一次相遇的时候
我们会在苹果树下再一次唱歌
当鹿沿着野花的路重新闻到溪流
我想芳心会从艾上升起
那早来的蜻蜓啊
还有时不时盛开的花朵
你是否像神在这里
为我诉说那往日的凄迷
人类啊
你曾来过吗
你曾看到过我如梦魇般坠入过你的尘河
我曾警示过你
也曾深深地告诉过你
但是我真想谢谢你
给我一次再生的机会
请以自然之名
赐予我百合的芬芳
请以大地的情怀
赐予我再生的力量
当晚霞再次染遍江水的时候
当蜻蜓再次起舞的时候
我们依旧在仲夏夜里说着往日的欢颜
再生·缘起——高孝午个展
策展人:杨卫
艺术家:高孝午
主办方: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
协办:暴风公益
地点:东亿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高井文化园路8号)
展期:2017.07.21-09.20(周一至周日 9:00—17:00)